《新版日記》六十章完成後的小小感想
60章以後,開始進入最難的部份了。由於過去的設定只有60章,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奇妙的里程碑。因此,在繼續下去之前,也就想跟自己回顧一下這段時間的寫作經驗。
比起「挪威森林記」,「蝶城記」的讀者數量很少,當然,過去我發在學網BBS,今天則是一個沒有任何連線的blog;以前我很eager介紹自己,今日則很容易害羞。另外,說不定其實也不是這樣,只是以前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個讀者,今天有Google分析而已。
過去在貓園與連線板,公開或私下回應過「挪威森林記」的讀者約莫超過140個左右。今天Google分析告訴我的「絕對不重複」人數約莫三千四百多人。每天連線人數不大固定,不過平均值也有將近六七十人。說真的,我也不知道這是多少,但若從回應數量來看,應該也不算多吧。
為什麼我在乎讀者數量?因為,這部小說,是從網路上誕生的。
在舊版的時代,我常常收到回應,不算那些請求授權的站長板主,其實也有一批忠實的粉絲們。一開始我只是開心地與他們互動,但是時間久了,我才發現,「挪威森林記」的寫作其實打從最初就受到了他們的影響。隨著我越來越忙,更新也越來越慢,從大一開始的寫作一直延續到當兵、出國唸書的所有過程。我自己一天天成長,讀者們也悄悄地改變著我,在不知不覺中,「挪威森林記」早就變成了一部跟著讀者期望變化的小說了。
當然,我沒有完成舊版。或許這也是好事,一來新版才能誕生,二來也可以重起爐灶,用「整理」而不是「發展」的角度來組織這個故事。讓它更像一部真正的小說,而不是我的「寫作風格變化範本」。
只是,這樣的寫作很孤獨。
人家說創作都是孤獨的,我卻覺得,有幸生在網路時代,我們不該覺得孤獨。小時候的我常常妄想自己很孤獨,長大之後,才發現我根本不懂孤獨。只有「無窗戶」,不能溝通才是孤獨。不說別的,我有這個故事,有鍵盤有硬碟,還有一個天天對我回報的server,我一點也不孤獨。
可是,跟「挪威森林記」比起來,「蝶城記」是很內斂的。故事至今長了三倍不說,我也不替自己廣告,加上還沒寫完,常常有種其實沒幾個人在看,沒有太多人對這個故事表示關心的感覺。
跟舊版的感覺差別好大。這是我的意思。
比起舊版,我認為新版的人物鮮活得多,故事也比較可信。少回應造成專心,速度快於是不會有太大的風格出入。這都是好的。只是,我常常有種「我不怕孤獨,凱還蠻怕的」的感覺。彷彿一齣舞台劇,台上演得很專心,觀眾也很捧場,只是空位子很多,像是試演彩排,而不是正式上台。
不過這也不打緊,這部小說打從設計開始就不可能暢銷,我也沒在迎合誰,這種反應很正常。
只是,很不「網路」。
以往我在貓園曾經與人討論過網路小說的定義。說真的,內容與表現方式當然很重要,所謂「場景不同的愛是不同的愛」,但是,回應與因回應產生的互動,直到之後的改變與修正,卻是網路小說的特性,起碼我一直這麼認為。報紙要新鮮簡潔、雜誌要「雜」、詩要精鍊、散文要「散」,都是這個道理。所以了,網路如果只是發表平台,那麼也就太小覷網路的能耐了。
所以說,覺得很不適應。因為,我寫「蝶城記」,還是希望它是網路小說。
當然,上述的話只是針對自己某種感覺落差有感而發而已,並沒有否定讀者的意思,請各位讀者別多心。這次寫新版我也比較有「定見」,跟當年的迎合大眾口味不同(甚至,當年我並不知道自己在迎合)。這樣的定見,或許對整部小說的連貫性有幫助,「蝶城記」也才真的能夠成為一部像點樣子的東西。
「蝶城記」的寫作有兩個目的,除了改寫舊版,也是自己練筆的一個過程。一部數百萬字的小說,真的不會只是講個故事而已。漫長的情節與氾濫的人物,對話、寫景與獨白都需練習。此外,針對字數、結構與情節安排,也是一個大工程。
先談字數吧。新版故事是從2009年元旦左右開始寫的,至今兩年有餘。’09年一月底發表第1章,寫到40章時剛好一年整。’10年三月開始寫41,今天發到60。感覺起來,好像我越寫越慢了,是不是?
其實不然,看看圖表即知。1-40是高一故事,還含高一升高二暑假,字數約130萬,寫作時間一共十三個月。41-60才剛過高二一半,寫作時間十一個月,字數卻已然破了100萬。也就是說,以字數而言,其實產量是相當的。
因此得知,「蝶城記」的章節字數是不統一的。當然,這也是之前就設計好的。理由很簡單,前面的故事比較緩慢,後面卻很急;前面要慢慢鋪陳人物與背景,後頭要展開故事。前頭雖然事情也不少,卻須讓讀者覺得時間過得很輕鬆;後頭複雜性提高,如果分章太多,只會讓人容易忘記伏筆與線頭。
所以啊,跟讀者們討個饒,我並沒有偷懶,只是因為章節數目減少,所以才會覺得間隔時間提高。其實,每天三千多字的速度,還是保持著呢。
其次聊聊結構與情節。這部小說以第一人稱寫作。既然是第一人稱,那麼所有的故事都必須是「凱看得到的事」。整個故事有好幾條線,薇、小箏、小渝、說唱藝術社與演講社、詩朗隊、月光和狗,代聯會、學校生活與「未來」,又以凱的一些小故事來貫穿,「在纏繞虯結中成長」。沒有一條線不是設計好的,也不會丟掉任何東西,就結構而言是很精心設計的。
以情節而言,前慢後快、前分支後整合、角色上場有規律又會熱身、每條重要的線都會慢慢鋪陳幾章、對比中求異同、高潮後要慢慢降溫,這些我都很注意。一直說情節不是新版重點,其實我對情節很要求,只是希望表現起來能夠越真實越好,因此也不大強求什麼高潮迭起之類的事。當然,故事總是一波又一波的,隨便講就會高潮迭起,所以我才說,不是重點。
對話很辛苦。兩百三十多萬字了,「她說」「他道」「笑了起來」「點點頭道」「搖搖頭說」「遲疑半晌表示」這些詞,我打起來覺得很痛苦,常常很想一頭碰死,不然就是回小學找老師算帳,質問老師當年為什麼不好好要求我做換句話說的習題。我期待自己的文句有韻有氣,偶爾要有「白話文對仗」,也不能老是重複相同的引詞。每當這種江郎才盡的時候,我就會去翻翻金庸或二月河,看他們也會這麼「他便道」「他便道」「於是他說」的,這才肯放自己一馬,繼續下去。
不過呢,哈哈,有時也就分心繼續看乾隆或射雕了,因此也就慢慢來啦。呵呵。
「蝶城記」的環境很受限,跑來跑去就是當年的城中區、薇家、澎湖之類的地方,中正紀念堂廣場、總統府前長長的紅磚道、海濱日落或星空花園,偶爾跑去什麼光復樓中正樓,不外乎這點背景。當然,跟小玫在廣場散步,看小渝在廣場練習,或者六七晚會在廣場上表演還是不同的。我一直設法變花樣,就是希望這些地方不要看起來都一樣。
最近比較愉快,因為「未來」出現了。人物、心態、背景與環境大異,寫起來比較痛快。不過,也要在長大後跟未成年中間快速轉換寫法與心態,說真的並不是那麼簡單。
是故,我算是練了很多。12、18、20、25、27-29、31、32、36、38-39、40、49、51、56、58、59、60都對我有特殊的練功意義。這些章節每個都給了我一些啟示,也讓後頭的故事能夠更好看。或許這樣的羅列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是,每當我自己回頭看看它們,都會有種很不一樣的,很欣慰的感覺。
於是,故事走到了最後25%。
在此先謝謝大家這兩年來的陪伴。寫一本三百多萬字的小說是很累的,一直有的鼓勵,是故事能夠繼續下去的動力。這麼說來,「蝶城記」還是一本網路小說呢。呵呵。
以上絮絮叨叨,算是給自己一個小慶祝。慶祝字數突破舊版將近三倍,也慶祝60章的完成。希望,後面的20章,能夠讓大家覺得等待是值得的。
按個讚~
哈哈,相當感謝。
週末兩天「一口氣」看完沒看過的,好好沈澱了一下。
又到了敲碗敲桌敲筷子的時候了…
又過了一個多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