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日記》第卅五章
「山盟」完成,畢業旅行的故事才開始,下一章還要繼續,這章算是氣氛醞釀吧。
從這章開始,蝶城記的故事進入了新的一個階段,在此姑且名之「九三九階段」好了,一連數章的故事將會總結在九三九與公演這兩個凱高二上的大活動之後。許多新的角色即將登場,而那些尚未退場的主要人物,也各自都會有完全不同的變化。
這一章裡馨馨、詩聖與小箏都有了一點不同,相信這樣的變化很明顯。高中時期是很多人人生中變化最劇烈的一個階段,經過高一豐富的生活,凱跟周圍的朋友們都將有顯著的改變。隨著這幾章的逐步開展,這樣的改變應該越來越明顯。
小箏跟凱的「新」戀情再度回到了故事主軸,不過這次小箏的戲份將大大減少。這是個第一人稱的故事,經過了過去十章的變化,凱的眼中不再只有小箏一個人,因此她的戲份自然必須相應減少。這裡可以逐漸看到小箏的努力與變化,隨著她與凱的互動,兩人的戀情將會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
馨馨也有了一點改變,從一個單純的可愛女生開始成熟。這是我的挑戰,畢竟馨馨的個性十分鮮明。對我來說馨馨最難寫,跟其他重要角色比起來,馨馨最容易寫偏,因此在這裡我也花了不少心思。
黃益誠的故事從這章起算是真正開始了,其實他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從第二卷就出現的他,在這章起才算真正地開始描寫。想想我還把他壓了真久。
不多說,我去順下一章了。下一章是原本尚未刪除分卷前「光影」卷的最後一章,內容非常多,希望能寫得讓大家滿意。
好期待啊~
debug:像是「骨」小女生般地微笑著–>個
*閒聊:從日月潭回來,先去六福村(桃園),再去台中?感覺很不順ㄟ
寫錯了,是九族文化村。我會修正。
催稿的來了 XD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熱豆腐端出去了。
從幾天前發現這個網址到現在
整篇反覆看了幾次
相較於挪威森林記
覺得蝶城記似乎較為真實了一些
小董的文字也洗練得多
若真要比較的話
我想我會比較喜歡蝶城記
我也是成功畢業的,三字頭
蝶城記的故事時間背景,我正在念大學
若是沒弄錯,國文老師狗娟,可能就是以前外號”老巫婆”的那位吧
我高一的國文被她教,上下學期都被當掉,59分
我那時的生輔組長毛,好像後來不在了
我高三的國文是閻羅王教的
賴小姐則真的是訓育組的台柱…
說真的,在文中看到這些名字
還真的是令人懷念溫馨
對於主角,總覺得凱子對小箏只是一種憧憬式的迷戀
就像薇的分析一樣,我想這樣是撐不久的
或許是因為當初一路從挪威森林記讀過來吧
總覺得薇是那麼的完美
當然,蝶城記中的薇,真實了一些
所以,相對的
對於後面的劇情推演
其實抱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理
尤其是看著薇這樣一路的與凱子相處過來
總是委屈的居多…
學長駕臨了…
謝謝你對我的鼓勵。經過這麼多年了,文字只有這麼點進步其實常常覺得很緊張。不過反過來說這也是從「挪威」一直下來的寫法,大概這種語氣是改不了的了。
學長記得的國文老師應該是陳惠芳而不是狗絹,狗絹是七字頭進高一才調來的。長毛在我高二時離開,他的名字在所有成功廁所裡都有提到,算是廁所文學的主角之一。至於閻羅王,後面他一定會出現,小弟保證讓學長再進一次地獄,絕不食言。
談到薇,呃,結局我是不能說的。不過話先講在前頭,看完之後不要砍我。
總之歡迎學長,請學長多多指教。有些東西我也忘了,搞不好哪天還找您幫忙想想。
哈
說實在我也不記得老巫婆的本名
只是她動不動就發飆罵人並放話說”我記你個過…””傲慢””態度不良”等等
倒是與狗絹如出一轍阿
另外,我高一的導師就是林文慧
長毛在小董高二時才離開嗎?
對於文中沒有他的出現倒是有點意外
不過他的機車程度還真是*%$#@…
BTW,
那時候好像還不會用”機車”這樣的形容詞
都是直接用本來的”XX”的
還有我記得也不會用”辣”來形容
而還是用”正”
或者是我太lag了
抱歉,這沒有挑剔的意思
只是因為我是老人家了
看這些時畢竟還是會代入當年的情境
所以會有點不習慣….
不過話說回來,可能用現在這樣形容詞比較容易精確的傳達出小董要表達的吧
畢竟,還是很貼切的不是嗎?
話說相隔20多年了
要是真的有哪些我可以幫忙想起來的
那當然要貢獻一下的
這個「機車」的問題之前有人討論過,開始流行的時候學長大概畢業了。「正」跟「辣」我就不確定了,不過印象中「辣」在一開始的時候很有貶意,「正」人不愛用,只有所謂的裝酷男生會用。我記得在舞廳大家都用,至於時間點就沒分得那麼清楚啦。
林文慧喔,真是好老師。每次上課先寫板書,可以說是會議前先寫agenda的老祖宗嗎?
長毛我記得看過,不過印象很淺(遠比不上對廁所文學的印象),我進成功開始訓育組就是陳組長了,不然怎麼可能在社團裡過得這麼爽呢,呵呵。
對於古早的用詞,我的確認為這樣才能表達當年的情景。加上第一人稱小說,這也有必要。只是喔,唉,很多時候很難抓,尤其是那幾年,社會正在開放,電視廣播都有一堆新東西正在陸續跑出來。往往今年流行講這個,明年流行講那個,真不知道網路上有沒有流行黑話大辭典可以讓我參考…
補充一下
因為總覺得凱子和小箏並沒有真正的感情基礎存在
換另一方向來想
這似乎是男人由性而愛的體現啊
這個故事當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稱為愛情故事,因此,「高中生」在「民國七十幾年」那段時間裡的「愛情」,是我著墨的主題。這麼一說,好像限制就很大了。
我常常想,青春期的愛,到底有多少基礎呢?
不久後我會貼36,裡頭對此也有更多的情節。請學長慢看。不過小箏跟凱的感情還沒完,這一段漸變有好多內容,我希望能夠真的描述出「某些人在某些時候真的發生過」的感情。
的確
青春時期的戀愛,有多少基礎呢?
戀愛,與相處,到婚姻,到家庭
之間都有著極大的gap啊
而這些gap
我想在戀愛的開始
是不會去看到的
debug:
“之前我們有約定,如果跟我薇在一起了,” 應該是”如果我跟薇在一起了”
debug:
“像是骨小女生般地微笑著” –>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