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日誌

《新版日記》第四十九章

「雨港之憶」是一個嘗試,或者該說,是一個針對十幾年前的嘗試的「補完」。

結構上來說,凱坐火車去基隆,沿途東想西想,藉以快速講完一堆三個禮拜以來發生的事情,如此而已。不過,在這次的「雨港之憶」中,卻加進了幾個新的「子結構」。

其一,無論凱在想什麼,這一連串的故事中心都是國慶日。以國慶日為回憶的聚焦點,其他故事則圍繞著國慶日打轉,無論時序,抑或情緒皆然。

其二,跟以往不同,這幾個故事都有「關連性」,卻又都是個完整故事。當然,中心還是國慶,不過彼此之間的關聯性更緊密,也都有頭有尾地,甚至還涵蓋著「故事中的子故事」。我希望做到的是結構分明,卻又眼花撩亂;既承先啟後,又獨立成章。

其三,我希望這樣的回憶,可以貫穿凱的「前世今生」,把一些從來沒有昭示人前的凱,跟今日的凱做出對比,也藉以讓這個角色的深度再行擴展,也讓讀者更瞭解他,更能明白他的所作所為。

其四,我必須讓之前幾個重要情節「快轉」,以便節約篇幅,繼續後頭的故事。

有快有慢,卻要一口氣講完菲子的「始末」、薇的離開、大姊的「秘密」、凱跟小渝的「轉捩點」、說唱藝術社的「發展」、詩朗隊集訓與「鬥牛」、以及好幾個部分的代聯會選舉進度,實在不是那麼容易。

但是,哈,還是完成了。說真的還蠻高興的。

另一個「對比」是「基隆與國慶」。基隆的感覺要陰陰沈沈地,國慶卻要光彩亮麗,兩者集中於最後的大姊部分故事,在煙火中創造高潮。這是舊版就有的設計,在新版裡,我希望寫得更好。

在此之餘,貫穿全文的「坐火車」也要比之前豐富。每一站的「現實感」要加重,「虛無感」也要加深,兩者衝突,以便帶出「每一站的故事」。

幾個重要角色,小玫、薇、大姊、小渝,都要有所交代。尤其是薇跟小玫,都在本章離去,卻不多加敘述,這個還蠻傷腦筋的。還有,雖然薇在本章沒有多少戲份,卻要大家總是感覺到她的存在,接續上一章的「洛神」,寫著「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除了故事本身,許多「周邊隱喻」也是本章重點所在。國慶大典、「施工中的台北」、「鐵與水」,拿一站又一站比喻人生,以及用Luwak來昭示的,凱的改變。等等。另外,跟上一章一樣,文以載道一番,好好寫出大姊的「背景」。

然後,為了紀念,我把舊版所有可以拿來用的文句用了進來,從本章開始,到本章結尾,起碼頭尾都必須是舊版的字句。

好啦,有了這麼多的「命題」,我開始動工。一傢伙寫了三個禮拜,比起四十八章一週就完成,本章實在不好寫。

結論是,我覺得很滿意。這一章是我難得覺得設計得很精巧的一章,寫出來之後,也完全符合原始設定目標。簡言之,這是過去我希望表達的「雨港之憶」。當年我做不到,今天我做到了。

或許這麼自吹自擂的很可笑,不過我是很高興的。新版到了這一章,才真的符合了我自己的期望。尤其是,跟舊版一比,我看到了自己的變化。從這章起,我才敢說自己的確有了一點進步。

不過呢,最終的判斷還是要靠讀者。希望大家喜歡這一章。以上。

關於“《新版日記》第四十九章”的留言

  1. simon7617表示:

    這一章,似乎甚麼都很多
    情節很多,人物很多,歷史很多,情緒也很多
    也難怪小董自己也覺得滿意了
    個人覺得整章的結構是很完整而且精細的

    只是,忽然想到一點,不知道會不會是比較奇怪的觀點:
    像蝶城記這樣的作品,在不同章節有不同的寫法
    有些是直述的,有些是倒敘的
    這似乎和一般的小說,甚至章回小說有著極大的差異
    若不是因為人物、情節上的串連
    以最近這幾個章節來說,幾乎都可以各自變成一部獨立的作品
    或是有點像是電影一樣
    所以若是一口氣從第一章連續閱讀下來
    比較不像一部一路到底的小說
    而像是類似ER、House MD那樣的影集一樣
    每一集像一個小的獨立故事,彼此之間又有連貫性
    似乎每一集有著不同的導演,所以說故事的方法也有不同

    或許,這也是因為蝶城記是用連載形式的關係吧
    只是之前小董有提過不打算將這個故事出書的事情
    我想到的是,除了篇幅等等的因素以外
    以出版者的考量來說,這樣在一個完整的故事當中,
    不同的段落有不同的敘事方式,可能對於編輯來說是較難以適應的吧。

    以上,只是突然想到的
    話說回來,其實我很喜歡這章的編排及敘事方式
    看下來也可以理解小董為什麼會花上較長的時間寫這一段
    而且,我很喜歡小董在處理某些情節的方式
    例如菲子往事段、小瑜段、阿義段等

    雖然剛看完新的章節就說這句話感覺很沒良心
    不過該說的還是要說:期待後續XD

  2. simon7617表示:

    看著凱的種種表現
    或許對於凱子來說
    現在最重要的功課,是要去面對他自己吧
    要能夠真正處理好自己的孤單和寂寞
    這也是薇要求凱要去做的
    去找出他真正想要的,想做的,並且不要逃避
    就像薇之前也跟凱說過,覺得他在感情上比較被動,沒有真正表現出自己喜歡甚麼

    只是,這很困難吧,即使是對個成人來說,都很難。

    畢竟,兩個人要能夠在一起
    單是喜歡,單是愛,或甚至有緣份
    似乎都還是不夠的
    無法接受或面對自己,無法自己獨處得很好的人
    要能夠有順利的感情發展,是很難的啊

  3. simon7617表示:

    看到四十八章中小玫和凱子見面的過程
    想到凱子對於和薇的未來之間的不確定感
    或許不只是來自於現在的年齡尚小,時間還遠、未來不可知等等的
    也許還包括了對於兩人的改變步調不同的情緒

    小玫的停留原地,對照著凱的改變
    所以兩人之間的距離不只是空間
    其實是兩人的路已經走向不同
    也許就如小董在四十九章中舉到的平交道或是鐵路的意象一樣
    只是或許凱子並沒有面對的一點是:
    他的改變其實是從高一就開始了,從辯論賽、詩朗隊、說唱藝術社、認識小箏之後就開始了
    當小玫在高一上學期努力維持著兩人的關係時,其實她還只停留在”高中聯考考不好就要出國,因而多爭取時間跟凱子在一起”的階段
    但是凱子已經實質地展開高中生活了
    這或許是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的發展

    然而,當凱子真實體會到在小玫回來之後,兩人之間的改變落差時
    也許更會提醒了他,跟薇之間未來的更多不確定性。
    凱子已經知道自己在改變,也想要努力的趕上薇
    可是薇會停留在原地等他嗎?
    或者,這是薇所要的嗎?
    也或者,就像小玫一樣,當薇回來時,凱還會是薇所認識的凱嗎?
    或許這才是凱自己最沒有把握的部分吧

    1. dhdoong表示:

      凱跟薇的關係,在51章開始會慢慢提出來「煮」。這種情緒寫起來很麻煩,因為我必須把自己放在全知與第一人稱的兩種角度裡。我全知凱的所有進程,可是又必須用凱的「進度」來看事情,所以會寫出一波波的「觀念轉變」,這也是薇在故事設計上,有時必須離開的理由。

      不過呢,薇其實也是一直有轉變的。約莫從北京回來後她的改變就逐漸成形,只是她的個性跟凱不同,比較「一次性變化」,不像凱遇到一件事情變一次,比較不容易掌握「短期變化因素」。這種比較,學長覺得有趣嗎?

      1. simon7617表示:

        感覺上薇的變化,都有很明顯的階段
        或許是因為薇比較會想得透徹一些吧
        也或者是相較於凱,薇是比較成熟點的

        相對來說,凱的改變像是忽左忽右,又會反反覆覆
        可能一方面是年輕,容易受到影響
        既有年輕的熱血衝動,
        個性上又有拖泥帶水或是龜毛或是猶豫不決
        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跌跌撞撞的感覺吧

發佈回覆給「dhdoong」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