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日記》第四章
這個第四章啊,真是一場夢靨。
舊版的章名叫做「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講的是中新友誼之夜,其他都是「搭配隨便講」。對於校慶的描述可以說是高中生日記,而重頭戲的中新友誼之夜,也只寫得支離破碎。當然,當年最開始發想的時候,這一章本來就是拼湊而來,這種結果自然不出意外。
這次改寫,我把這章作了一點平衡,讓小玫恢復她應有的戲份吃重。兩段描寫,算是沒忘了這個角色。對於校慶時小玫的描寫,也將她恢復了個性的同一性。是故,章名也只得因此修正。
此外,過去挪威的伏筆描寫過於刻意與急躁,一直是我心中的痛。這次我試圖將之寫得隱晦一些,不知道有人看得出來嗎?像危樓的那一段,後面好幾章都用得到,看起來比之前好多了。
同時,未來在驟遇卷要出現的角色也在這章開始出現,雖然此刻看起來並不重要,但在這裡就帶出,也同樣是希望故事比較平順。以前的「挪威」有點像香港漫畫,沒事就出現一堆角色,馬上出現馬上上陣,武功高強又個性扁平,想想真是讓人汗顏。這次的改寫,這一點是重點修正之處。
本來想多寫點雅雅的,後來發現又來那種「筆下千言,離題萬里」的狀況,也就忍痛犧牲了,延到下一章去「漫步」。
有趣的是,我並沒有改太多中新友誼之夜的場面。但把整章其他的東西加入或修正完畢時,忽然發現,原本的支離破碎突然不見了。難道這就是「全體大於部分總和」嗎?真是妙啊。
1. 經過前面三章暖身,到了第四章,瑣碎細節少了很多。
2. 隨手抓到的錯別字:
(1) 看完樂儀隊及一大跑啊跳的表演之後已是十二點半。–>漏了「堆」字?
(2) 希特勒說著從書包掏出一大跌中新友誼之夜的入場券–>疊
(3) 為德不足–>卒?
3. 年過三十再回頭看「玫」這個角色,很多感覺都不一樣。
一方面覺得她又傻又天真(只要凱愛他就夠了),另一方面她對凱的體貼又似乎過於完美,坦白講我很難相信一個15歲的女孩兒有這樣的「覺悟」;但換個角度想,未嘗不可當作「現階段她『自認為』自己的確是這麼成熟」,這樣一想,對高中生而言完全是有可能的。
總之,新版的「玫」感覺立體多了,舊版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朵壓得扁扁的漂亮紙玫瑰而已。